明報 - 匯控藉併恒生房地產黑洞脫困
Oct 13, 2025
匯控藉併恒生房地產黑洞脫困
過去數天,本港金融市場熾熱話題,必定是匯控(0005)10 月9 日公布私有化恒生銀行(0011)建議。此項建議以
協議安排方式進行,每股計劃股份對價為155 元,較恒生銀行於公布消息前,最後交易日收市價溢價約30.3%,相當
於對恒生銀行全部已發行股本的估值約為2903 億元。此舉除了為恒生銀行股東提供豐厚現金回報,更標誌着匯豐控
股對香港本土銀行戰略重塑。
然而,回看恒生今年上半年只錄盈利68.8 億元,按年跌約30%,淨息差亦收窄至1.99 厘,遠低於去年同期水平。
此等表現,實質反映本港商業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,對本港銀行業的衝擊。本文將從私有化動機與房地產風險、私
有化後營運策略、商業樓宇市場趨勢與銀行放貸、以及激活市場角度,剖析此項交易深層意義,並探討其對投資者
啟示。
匯控此次私有化恒生首要動機,個人認為是在於化解恒生所累積商業房地產相關風險。恒生作為香港本港零售及
商業銀行龍頭,其貸款組合中商業房地產佔比高達25% 以上,然而近年市場下行導致不良貸款比率攀升至6.69%,較
去年底上升約0.57個百分點。同時,恒生於2025 年上半年撥備費用激增至10.7 億元,按年增長約23%,絕大部分源
於商業物業貸款的減值壓力。此現象並非個別事件,而是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整體困局的縮影。
根據仲量聯行(JLL)2025 年7 月發表報告的數據顯示,香港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已升至13.4% 的高位,全年租金
預計下跌5% 至10%,數據反映本港疫情後遙距工作趨勢與經濟不確定性,導致商業物業需求疲弱,新供應持續湧入
進一步壓抑租金水平。對銀行而言,物業估值下滑直接放大壞帳風險:當借款人無法以抵押物清償債務,銀行需承
受巨額減值損失。恒生銀行作為本地銀行,其商業貸款組合高度暴露於中環及尖沙嘴等核心區的辦公樓宇,這些資
產的租金回報率已跌至3.5% 以下,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。
匯控透過私有化,將恒生納入全資附屬,預期可提升每股普通股盈利約2.07%,並釋放資本約125個基點的CET1 比
率影響。此舉不僅避免公開市場的監管壓力,更便於集團內部重組不良資產。從風險管理視角,此為先苦後甜的策
略:短期內,匯豐需注入資源清理恒生的房地產貸款組合;長期而言,集團整體資本效率將顯著提升。投資者應注
意,後續波動將取決於計劃股東會議的批准進度。
恒生可藉集團資源,重新調整信貸策略:減少對高風險商業房地產的業務風險,轉向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領域。
事實上,恒生銀行今年上半年財富管理收入增長23%,達107 億元,佔總收入比重升至18.2%,顯示其在高端客戶服
務上的競爭優勢。恒生若能靈活轉型,預期可捕捉此波機遇,特別在綠色金融及ESG 相關貸款領域。對匯豐集團而
言,此交易將精簡香港業務架構,決策流程更快捷,預計3 個季度內恢復CET1 比率至14% 至14.5% 的目標範圍。投
資者可視此為中長期利好,恒生私有化後的非上市地位,或許轉化為集團內部價值重估的催化劑。
恒生在商業房地產貸款餘額為521 億元,佔總貸款組合的23.5%,但上半年減值撥備比例高達79.5%,遠超零售貸
款水平。此觀點與市場現况契合:2025 年上半年,香港商業物業交易量只為去年同期的74.3%,銀行審批貸款時間
延長逾30%。對恒生而言,此趨勢放大其盈利壓力,淨利息收入只增長3%,難以彌補撥備損失。投資者應警惕,若市
場復蘇遲緩,銀行股的估值修復將延後。
匯控私有化恒生,實為化解商業房地產風險的務實之舉。對恒生股東而言,此交易提供即時溢價退出機會;對匯
控則開啟集團重組新篇章,預期提升盈利並強化香港市場定位。短期內,若果恒生股價相對於現金私有化作價折讓
小於3%,建議可以減持套現,亦可考慮把資金買入匯控;中長期匯控估值可望向上修訂,每股盈利亦得到提升的機
會。但由於未來3 個季度將不會回購股份,或多或少缺乏了一個刺激股價的催化劑,短期或需要在現水平橫行整固
,接近100 元水平可分段吸納。
黃德几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理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