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報 - 載通國際業務穩健 充電業務具潛力
Sep 18, 2025
載通國際(0062)為香港主要公共交通營運商,其核心業務以專營公共巴士為主,旗下九龍巴士(九巴)和龍運巴士佔集團收入逾95%。公司亦涉足非專營運輸、媒體銷售及物業投資。截至今年六月底止中期業績,收入達42.263億元,按年增長4.0%,主要受專營公共巴士車費收入推動,上升至38.910億元(增長4.0%)。九巴作為旗艦子公司,稅後盈利達1.767億元,較去年同期僅0.219億元增長逾700%,主要益於車費收入增加及燃油成本下降:燃油支出減至4.159億元(降17.5%),因全球油價回落;員工成本則上升至22.691億元(升2.2%)
撇除投資物業及發展中投資物業公平價值變動影響,股東應佔基礎盈利為2.851億元,按年增長137%,受物業公平價值減少0.951億元拖累。經營盈利升至3.554億元(增長91%),融資成本降至0.268億元(減50%),因平均貸款減少及利率回落至3.12%(去年4.53%)。集團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.30元(去年無),總額1.578億元,顯示管理層對現金流信心十足。
資產負債表穩健,淨資產達167.668億元,銀行貸款總額41.900億元,未動用信貸額達32.800億元。流動資產升至33.658億元,現金及銀行存款達21.210億元,提供充足彈性應對資本開支,如購置巴士及The Millennity物業項目(集團持50%權益,預計下半年商場入伙帶來穩定租金)。
專營巴士分部收入達40.177億元,盈利2.019億元(去年0.433億元),佔集團盈利逾90%。九巴載客量穩定,受益於2025年1月5日起調高車資,以及新路線開辦(如新界東、元朗及啟德體育園特別線)。龍運盈利港幣0.252億元(增長17%),受惠港珠澳大橋及機場需求復蘇,引入轉乘優惠及加密班次。非專營運輸收入升至1.577億元(增長19%),特許費及媒體銷售亦穩健。
然而,成本壓力不容忽視。員工成本佔總營運成本55%,中期達22.691億元(增長2.2%)。隧道費豁免基金結餘2.878億元,用於緩衝未來車費加幅。集團員工數目約12,500人,管理層強調根據市場趨勢調整薪酬,以維持生產力。
集團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,擁有全港最大電動巴士車隊(45輛雙層電動巴士及26輛單層),路線及行駛里數持續擴大。九巴學院設立電動車維修訓練工場,計劃開辦三級課程,不僅內部培訓,還開放業界,助力香港碳中和目標。
這與2025年施政報告高度契合。政府推出3億元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,目標到2028年前提供額外3,000支高速充電樁,涵蓋公共及私人停車場。同時,計劃推出六幅用地用作高速充電站,鼓勵電動車普及。重點是要求巴士公司開放充電設施供其他車輛使用,這為九巴帶來新機遇。公司計劃將車廠改建為充電樁,例如擴大大埔車廠充電設施。近450個充電位不僅供自家電動巴士使用,還可開放公眾。
最大優勢在於「反高峰」使用模式:巴士多在晚上充電,白天車廠閒置,正好補充日間公眾充電高峰需求,避免資源浪費。這不僅產生額外收入(如收費服務),還提升集團綠色形象,潛在吸引政府補貼或合作。施政報告強調電動公共交通轉型,九巴作為領先者,可獲優先支持,如中環渡輪碼頭及香港站的中途充電點。預計這將降低燃油依賴(中期燃油成本已降),並在2025下半年引入更多電動巴士(7輛電動及91輛Euro VI),雖集團已用遠期合約對沖英鎊購巴士支出。
整體而言,巴士業務強勁復甦,預期明年電動充電收入貢獻及The Millennity租金穩定支撐盈利。
技術上,8月22日突破性裂口上升,升至10.84元高位遇到阻力,MACD牛轉熊差距,STC %K線走低於%D線,高位有待整固,未持有可後低於9.8元水平吸納,中線目標12元,不跌穿9.1元可以繼續持有。
黃德几
正向教育證券投資分析課程首席資深導師
證券商協會會董
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理事
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
證監會持牌人士
並無持有上述股份
YouTube Channel 投資🉐機 Finance事🆙
http://youtube.com/c/dickiewong
Patreon 專頁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dickiewong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