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島日報 - 暫停回購3季 滙控短線受壓
2025年10月10日
昨日金融市場最重磅消息,莫過於滙豐控股(005)計劃私有化恒生銀行(011),除了傳媒廣泛報道,也是網民茶
餘飯後話題,市場上不乏一些有趣疑問,例如恒生銀行私有化後,是否會失去發鈔銀行地位?恒生指數將來缺少恒
生銀行,會否繼續叫恒生指數?
無可否認,網民問題確實有點創意,但實際上毋須有任何憂慮。首先,恒生發鈔權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授予,與上
市地位無關,私有化僅影響股權結構,不會改變其銀行牌照。恒生指數則由恒生指數公司管理,即使恒生銀行將來
私有化退市,亦只涉及恒生銀行退市不再是成分股。
滙控昨日提出以每股155元現金私有恒生,總支付額達1061.56億元,該作價較周三收市價溢價30.3%;相對恒生上半
年每股資產淨值約90.67元,溢價更達70.9%,而恒生股東仍可獲2025年第3次中期息。
長遠助提升每股盈利
對滙控而言,此舉是戰略精簡關鍵一步。恒生銀行成立逾90年,擁有獨特品牌及260間分行網絡,深耕零售及商業銀
行。滙豐承諾維持其獨立持牌銀行地位、企業管治及社區角色,包括持續支持教育、環保及文化項目。私有化後
,恒生將成滙豐全資附屬,強化兩個品牌協同:滙豐亞太聚焦高端財富管理,恒生強調普惠零售。滙豐預期發掘更
緊密協同效應,提升營運效率,同時加大科技投資,惠及客戶全球網絡。
公告顯示,剔除恒生非控股權益後,滙豐每股盈利將提升,並維持今年50%派息比率。截至2025年6月底,CET1比率
14.6%,私有化首日資本影響約1.25個百分點。滙豐計劃透過業務資本生成及暫停未來3季股份回購,恢復到14%至
14.5%目標範圍。受消息刺激,恒生股價勁升25.9%,收報149.8元;惟滙控股價顯著回落,大跌逾5.9%,收報104元
。
滙豐目前市盈率約7倍,低於歷史平均水平,加上股息率逾7厘具防禦性。而由於交易仍有待審批,恒生股價相對於
交易作價低3%至5%合理。上述交易長期有助提升滙豐每股盈利基礎,但由於缺乏未來3季回購憧憬,或多或少對股價
前景帶來輕微負面影響,短線難免受壓。若滙控股價跌至接近100元邊緣,可視之為長線分段吸納的第一個目標。
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,並無持有上述股份。
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黃德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