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中
繁中

星島日報 - 華府停擺恐成回調藉口

2025年10月3日

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再度上演,這場由民主共和兩黨僵局演變成的政治鬧劇,會否對金融市場以及經濟帶來負面變化和隱憂?

隨着10月1日財政年度開始,白宮與國會未能就預算法案達成共識,導致非必要政府部門關閉,數十萬聯邦員工進入無薪假狀態。雙方談判陷入膠着。目前談判進展緩慢,受停擺狀態拖累,預計短期內難有突破。

對金融市場而言,這場停擺不僅是政治鬧劇,更為屢創新高的美股帶來不確定性,甚至乎這些調整的理由。歷史角度來看,美國政府若短暫停擺,對金融市場的衝擊通常有限。但停擺時間越長,金融市場波動性則有可能增加,以2018-2019年的35天停擺為例,杜瓊斯指數在關門期間下跌約5%,但結束後迅速反彈。這次華府平底金融市場各項指標,都跟當年不盡相同,首先目前以美國整體經濟數據表現,就業市場已出現疲態,雖通貨膨脹未惡化,但關稅政策負面影響,仍是猶有餘悸,由於市場中已經廣泛預期聯儲局在10月底FOMC會議減息25個基點,根據CME FedWatch Tool數據,這機會率已接近100%,反映出投資者對經濟放緩擔憂。

「數據黑洞」影響幣策判斷

美國政府停擺最直接衝擊,莫過於經濟數據延遲發布,當中包括原定於10月3日,美國勞工統計局(BLS)公布9月的非農就業報告。眾所周知,這個反映在市場的數據,向來都是聯儲局制訂貨幣政策核心依據。市場普遍預期上月就業數據未如理想,估計僱主新增只有約4.5萬個職位,遠低於夏季平均水平,反映勞動市場冷卻。

此外,反映私人大企業招聘情況,有小非農數據之稱的ADP就業報告,已率先發出警號,9月私人部門減少32000個職位,這是自2023年以來首見負增長,明顯差過市場原本預期有50000個增長,顯示企業招聘意欲急劇減弱;同時,大幅向下修訂8月份數據,由原先估計5.4萬增幅,大幅下修至僅2.2萬,反映勞動市場疲態盡顯,連帶拖累整體濟復甦信心。若停擺持續,勞工統計局員工無法處理數據,非農業就業等數據推遲發布,市場將陷入「數據黑洞」,這將或許影響市場對於未來貨幣政策,特別是年底最後一次意識會議時的判斷。

從歷史角度來看,政府停擺對實體經濟負面影響或可能有限,但對屢創新高的美國股市,華府停擺期越長,市場不明朗因素越大,或多或少會成為獲利回吐藉口。

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,並無持有上述股份。

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黃德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