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島日報 - 中美貿易博弈再度升級

Oct 17, 2025

中美貿易博弈再度升級

中美貿易衝突自2018年爆發以來,已演變為一場持續的戰略對抗。中國本次稀土限制措施更具針對性,由於美國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的稀土磁鐵,一旦斷供將直接引發供應鏈斷裂。某程度上中方的反擊,是認清楚特朗普對股市表現執着致命弱點。特朗普長期將美國股市視為政績指標,但貿易戰升級往往導致市場動盪,從而逼使其軟化立場。中國經濟雖面臨房地產市場崩潰和債務危機的拖累,但領導層對股市波動的耐受力遠高於美國,國家隊亦可隨時介入護盤,而特朗普則需面對中期選舉壓力。

 從戰略分析來看,此次博弈核心在於地緣經濟權力轉移。中國透過限制稀土出口,打擊美國科技巨頭,向全球供應鏈發出警示。事實上,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(PMI)已連續3個月低於50,貿易戰升級將加劇聯儲局減息壓力。中國「雙碳目標」和「一帶一路」倡議提供強大後盾,稀土出口限制反促進本土科技升級。

APEC峰會轉成轉捩點然而,中國近期經濟數據進一步凸顯內部挑戰。根據國家統計局9月數據,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按年下降0.3%,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(PPI)按年下降2.3%,已連續多年陷入通縮,反映需求疲弱和產能過剩的結構性問題。房地產危機持續拖累建築材料需求,工業投資回報率下降,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,還削弱中國的談判韌性,從宏觀視角,此次衝突加速「脫鈎」進程,越南和印度代工訂單激增,美國本土製造企業如3M受益。

在投資層面上,筆者維持先前立場。本月晚些時候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(APEC)峰會,將成為關鍵轉捩點。若中美元首順利會晤,僅此一幕即足以穩定全球情緒——聯合聲明延長休戰協議、限制關稅升級,將迅速緩解市場恐慌。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已透露,高層通話中雙方持「樂觀」態度。全面協議概率不大,即使稀土流通保證,僅戰術性暫停,而非戰略和解。考慮通縮壓力,投資者應把握此窗口:短期內避開供應鏈依賴股,長期則押注重組受益者。

綜上所述,中美博弈是一場馬拉松,稀土風暴通縮壓力交織,僅為其中一章。中國強硬立場,源於對美國弱點的精準把握;特朗普的威脅,則是選舉年的策略煙霧。峰會後,市場或迎來短暫喘息,但長期脫鈎將重塑全球經濟格局。

投資者當審時度勢,中美博弈仍有變數。

筆者為證監會持有人,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。

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黃德几